总的来说
设计感强配置高,锤子科技近两年首款旗舰手机
优点
缺点
总的来说
设计感强配置高,锤子科技近两年首款旗舰手机
优点
缺点
详情
5月15日,锤子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鸟巢正式发布了旗舰新机坚果R1、坚果TNT工作站和Smartisan OS 6.0。其中坚果R1是锤子科技时隔两年推出的旗舰产品,TNT工作站号称是能够“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品,而全新的Smartisan系统则能彻底改善工作效率。
坚果R1:设计感强配置高,内藏“电脑”的智能手机
锤子手机一向以设计感著称,坚果R1也不例外。
坚果R1采用了今年旗舰机标配的双面玻璃机身,正面采用的是三边超窄的全面屏方案,辅以隐藏式“美人尖”设计,前置摄像头隐藏在通知栏的中间,一眼看上去有些像小米MIX系列。
坚果R1拥有6.17英寸FHD+级别2240×1080 18.7:9比例的LTPS全面屏Almost,屏占比为84%,支持DCI-P3广色域,支持压感。
老罗在发布会上调侃了友商渲染图边框刻意缩窄的问题,并称锤子手机的真机要比渲染图更好看。
坚果R1的背面和侧面则延续了锤子坚果Pro 2的设计风格,背部采用3D玻璃材质,配备水平双摄和双色温闪光灯,采用指纹logo二合一设计,侧面则有圆形音量键和电源键、多功能快捷键和细线。
坚果R1也提供白色版本,老罗称之为“世界最好看的白色手机”,其为了追求纯粹性,在白色版本上取消了侧边的细线设计。
作为旗舰,坚果R1在配置上也是毫不含糊。其搭载高通骁龙845移动平台,前置24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虹软虚化算法和AI美颜算法;后置1200+2000万像素双摄,主摄CMOS为小米MIX 2S同款的索尼IMX363,F1.8光圈,副摄CMOS为IMX350,F1.75光圈,支持四轴光学防抖和视频电子防抖。
同时,该机还支持硬件级AI通话降噪、4K HDR输出、18W QC4+有线快充、10W快速无线充电、PD3.0充电协议以及采用Dirac Panorama Sound算法的立体声外放等功能,内置3600mAh电池。
坚果R1提供6+64GB、6+128GB、8+128GB和8+1TB四个存储版本,售价分别为3499元、3999元、4499元和8848元。这也意味着,坚果R1是全球第一款配备1TB闪存的智能手机。
锤子坚果R1细节深挖,老罗发布会上没有告诉你的一些“新技术”
整场发布会下来,新机给我感觉更多的是“标准旗舰”的印象,并没有带来太多所谓的“革命性”的新技术或者新功能,不过在细节上,依然还有一些点值得我们去探讨下。
超声波接收麦克风到底有什么作用?
发布会PPT上,我们看到坚果R1机身顶部有N多个麦克风,其中包括:麦克风、降噪麦克风、超声波接收麦克风,这时候其中一个麦克风引起了小雷注意,超声波接收麦克风到底为何物?会上老罗并没有对该元器件的功能做特别介绍,但小雷猜测这应该是组成“距离感应”系统的其中一个元器件。
传统的距离传感器采用的是红外光二极管加光敏二极管组成,但这种模块不足的地方是需要在屏幕正面开孔,坚果R1是一款全面屏手机,采用这种方案显然不可行,那么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选用超声波距离感应器。
其无需在屏幕正面开孔,只需要将内置的超声波发射器发出的超声波通过手机顶部边框的缝隙通道导到手机前置面板,再结合超声波接收器便能实现“距离感应”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能从“隐藏式听筒”上能看到“超声波发射器”的标识,采用这种解决方案的机型还有小米MIX 2。
压力感应面板是否为iPhone同款?
锤子坚果R1采用一块6.17英寸的广色域全面屏,屏占比为84%,对比度达到1500:1,这款屏幕的另一特色是支持压力感应,功能效果类似于iPhone的3D Touch,但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鸡肋的功能,苹果推出该功能后也并没有形成潮流。
而锤子却依然做了压感屏幕,而且从发布会介绍来看似乎优化得更加好用,比如在锁屏界面可以通过压感手势呼出付款码、相机、手电筒等快捷方式,其他操作窗口上也支持各种常用的快捷操作呼出,包括闪念胶囊以及自定义快捷键等。
压力触控实现的原理有好几种,像最原始的有通过在屏幕四角安装力度传感器,从而对按压力度实现感知,但这种方式的灵敏度不佳,对屏幕的刚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iPhone的3D Touch则是通过在显示屏底层加装了一整块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好处就是能够全方位灵敏感知按压力度,目前某些厂商使用的压感屏原理也与苹果的类似,只是由于压感层技术品质不同等原因,实际体验时给予的线性反馈不一(按压力度反馈不同步),至于坚果R1的效果如何,有待实测。
4轴光学防抖有何能耐?
坚果R1采用1200万+2000万后置双摄,索尼IMX363主摄像头,其中摄像头配置上的一个亮点是支持4轴光学防抖。
目前主流手机的防抖机制有两种,其中一种为镜头防抖(OIS光学防抖),这种防抖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镜片组中增加一个使用磁力悬浮的镜片,配合陀螺仪工作,当机身发生震动时,能检测到轻微的抖动从而控制镜片浮动对抖动进行一定的位移补偿,从而避免了光路发生抖动,实现光学防抖。
另一种则是镜头模组防抖,其原理和专业单反上使用的CCD防抖差不多,区别在于前者直接将整个镜头模组“悬浮”起来,再配合陀螺仪检测机身震动,从而控制镜头模组进行位移补偿,其可实现4个自由度的抖动补偿,分别为横向、纵向、前倾、侧倾,因此防抖适应能力更强,采用这种方案的典型机型就是小米5。
锤子新品发布会上并没有对坚果R1的防抖技术进行过多介绍,但是既然能实现4轴光学防抖,那么原理应该和小米5的相似,而其好处就是能够实现更强的抖动补偿,在夜拍、移动拍摄等场景都会有更好的成像效果。
总体而言,在坚果R1上看到的新技术并不多,很多技术和应用在以往的某些旗舰手机上都能看到身影,不过针对硬件的已有技术其在软件层面上的优化确实可以让体验提升不少,比如新增的AI智能降噪技术让恶劣环境下通话更加理想,重新“定制”的压感系统也让该功能变得更加实用。
那么,你觉得坚果R1上还有哪些值得讨论且不为人知的技术应用呢?
1 个人觉得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