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卡车的未来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动驾驶卡车企业图森未来又传来了新消息,但不是什么好消息。

 

据报道,图森未来正加快剥离美国业务,并裁员约75%,大概涉及150名员工。图森未来将本轮裁员视为其资产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公司正在努力扭亏为盈,并将业务转移回亚太地区。

 

年初的宫斗大戏落幕后,图森未来的前景并未发生太大改变,随后还收到纳斯达克的摘牌通知,可谓命悬一线。不过管理层没有缴械投降的意思,一直在寻求各种应对之策,其中就包括裁员、收缩业务和出售部分资产换取流动资金。

 

图森未来的奋力一搏,暂时还没能扭转乾坤,但至少为自己挣得一线生机。图森未来要活下去,也不止为了自己——更是为其所代表的整个自动驾驶卡车行业争一口气。

 

微信截图_20231206111051.png

(图片来自图森未来官网)

 

再陷裁员传闻,图森未来断臂求生

 

图森未来最近每一次见报,都伴随着各种负面消息,裁员更是早就成为家常便饭,外界恐怕已见惯不怪。

 

今年5月,图森未来宣布裁撤约30%的员工。该轮裁员只针对美国业务,被裁撤的美国地区员工超过300人,和最近这一轮裁员如出一辙。对于裁员的原因,图森未来也直言不讳:省钱。官方公告中则写道,现有的员工人数是“正确的”,裁员可以保留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保持正常经营的能力。

 

根据事后统计的数据,5月这一轮裁员及其他重组行动的一次性费用约为1200-1300万美元,而裁员过后图森未来在美国地区的员工数量从550人降至约220人,的确能大幅降低长期经营成本。

 

然而,仅仅半年之后新一轮裁员不期而至,难免让人怀疑图森未来的策略是否可行。从最新财报来看,图森未来的财务状况只能说是稍有改善,还没能完全走出困境。

 

三季度财报显示,图森未来总营收、净亏损分别录得2653万美元和1.13亿美元,流动负债和长期债务总计高达11.98亿美元。忽略财报中未披露的固定资产、预收账款,该公司的流动资产仅有1亿美元左右,远远无法覆盖高企的债务和高达7.07亿美元的营业成本。

 

有鉴于此,再次裁员以压缩预算再正常不过。而作为这两轮裁员的重灾区,图森未来美国地区业务的生存环境也引起多方关注。诚然,败退美国有不可抗力因素,特别是当地监管部门的指控。但图森未来自身战略欠妥,扩张太快、投入太大,也让本就脆弱的资金链百上加斤。

 

从一开始,图森未来就将自己的业务中心放在美国,主要因为这里有更大方的投资者,以及相对更成熟的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环境。图森未来确实也找到一个靠谱的盟友,直至2021年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时都和Navistar保持紧密合作,后者还占有图森未来6.5%的A类股。

 

然而,即便背靠硅谷、紧贴华尔街,图森未来也没能得到资本的额外青睐。那几年的投入规模、扩展速度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且没有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层可无法甩锅。

 

图森未来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在财报中承诺将努力控制成本、优化产品和服务、扩大市场份额。高层们坚持,公司仍有稳定的创收能力,研发支出虽有所增长,但从长期来看能显著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但这一切努力何时能收到成果,图森未来能不能熬到扭亏为盈那一天,现在都很难给出答案。

 

这一切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只能说,图森未来需要为自己过往的失误付出代价。

 

宫斗、商业化受阻、技术不过关,衰落早有预兆

 

回顾图森未来这几年的发展历程,确实是争议多多、波折不断。

 

这当中,管理层宫斗应该是热度最高的事件,也集中展示了图森未来内部的混乱、管理层对未来规划的分歧和不够清晰的定位。

 

众所周知,图森未来是在2017年从AI原生广告转型为自动驾驶卡车企业,主导此次转型的陈默、侯晓迪两位元老,也是日后宫斗的主角。转型之后,图森未来一直采取中、美双线发力的策略,在两国建立了两套不同研发方案和互不干涉的研发团队,也为日后的分歧埋下伏笔。

 

其中,美国团队死磕核心技术和可商业化的L4级解决方案,中国团队早期更像是一个支持性部门,在数据标注、硬件研发上下苦功。早期的图森未来也确实很争气,2018年就在美国开展商业化运营试点,2020年获得合作伙伴Navistar的大额订单,一度还搭上物流巨头UPS。

 

然而,随着研发深入、成本飙涨,加上美国融资市场步入寒冬难以寻求外部注资,高层对加速商业化还是继续专注研发的矛盾也不断累积。中、美两个团队之间的独立性,此时也成为了不安定因素——因为前者一直重研发、忽视商业化,等于变相加大了后者的成本压力。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宫斗大戏闹得一地鸡毛,也加速了图森未来的崩溃。不过真正压垮图森未来的,还是艰难的商业化和技术上的瓶颈——两者可谓相互拖累,一损俱损。

 

图森未来一直坚持L4级全无人自动驾驶卡车路线,安全性自然是其最大挑战。去年4月,图森未来的车队因意外事故遭到美国媒体的口诛笔伐,迫使时任CEO侯晓迪出面叫停车队商业化试运营,并承诺进行独立调查。

 

在不少自动驾驶卡车企业都从L4级降格为L3级的时候,图森未来死磕L4的决策是否正确,也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但陈默直言“所有折中方案都是扯淡”,就表明了图森未来不愿妥协的态度。

 

面对安全性争议,图森未来的应对之策是堆砌硬件,配置也确实做得比市面上大多数竞品都要优秀。今年7月首届图森未来“AI DAY”中发布的技术架构图显示,图森未来采用了全波段电磁感知传感技术,搭配摄像机、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三种传感设备,这一配置在业内堪称奢华。

 

微信截图_20231207171130.png

(图片来自图森未来官网)

 

但在算法层和软件层,留给图森未来的突破空间有限,感知算法冗余在整个行业都是难以攻破的关卡。不能做到充分安全,商业化自然就会受阻;反过来,叫停商业化测试会加重成本压力,影响研发进度,形成一个死结。

 

图森未来努力了,可惜实力还不够看——悲催的是,图森未来的技术已经算是业内第一梯队了。这不禁令人担心,如果图森未来就此倒下,后面的追随者们还能坚守下去吗?

 

大批企业倒下,自动驾驶卡车还有未来吗?

 

作为昔日风光无限的“自动驾驶卡车第一股”,图森未来可是不少初创企业的灯塔。细数一下,今年倒下的自动驾驶卡车企业、被巨头砍掉的项目都不在少数。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图森未来都还没缓过气来,其他玩家心里肯定更加担忧。

 

初创企业、独角兽是这一轮自动驾驶卡车寒潮的主要受害者。今年6月底,擎天智卡被爆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北京总部已经人去楼空。翻阅历史资料可以发现,擎天智卡在去年便陷入旷日持久的专利权诉讼,成立至今只完成了一轮融资,规模在千万美元左右,根本无法覆盖研发和测试成本。

 

除了擎天智卡,Locomation、Embark等初创企业也在年内传来裁员消息,并造成大批资深研发人员的流失。成立时间短、初创团队以技术咖为主、大多有大厂和知名独角兽的工作背景和一定的人脉,却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周期也低估了创业的难度,是这一批初创企业的共同特征。擎天智卡等初创企业接连倒下,可以说是对几年前自动驾驶卡车创业潮、资本疯狂押注的一次清算。

 

不过那些有大厂庇护的项目和团队,处境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谷歌旗下子公司Waymo在今年8月宣布暂停自动驾驶卡车运输商业化运营、技术开发工作,整个项目陷入瘫痪。Waymo给出的解释是要把精力放在Robotaxi业务上,因为后者看起来“更有可能实现商业化”。

 

在国内,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宣布并入菜鸟,团队重心从前沿科技探索转向场景业务落地。有消息称,菜鸟接手后的自动驾驶团队将专注于末端配送项目“小蛮驴”,立足干线物流场景“大蛮驴”无人驾驶卡车自去年7月拿到“主驾无人”测试牌照后就再无新动作。

 

寒冬凛冽,坚持下去,还会等到春天吗?相信很多企业、从业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积极谋求出路的图森未来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未来会怎么样先不管,至少现在还没到认输的时候。而让图森未来鼓起勇气、坚守下去的,除了已投入的成本,还有市场的潜力。

 

尽管各个机构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国内干线物流市场的规模是毋庸置疑的,2023年保守估计在3万亿以上。加上从业人员老龄化、效率下滑等问题没有好转,业内人士仍十分看好无人驾驶卡车的商业化潜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就显示,2022年国内近83%的货车司机年龄在36岁以上。

 

图森未来裁员一轮接一轮,无非是为了削减开支、保存实力,想熬到打破技术瓶颈、商业化条件成熟的那一天。能不能熬到不好说,至少思路的清晰的,态度是坚决的。

 

图森未来的坚持,但愿能为其他同行提供一些信心,也为自动驾驶卡车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保存更多火种。